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央、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推动加快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;坚持两手发力,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;突出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,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。
青岛市将健全完善中央、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,实施定期调度、考核通报、约谈问责等制度措施,坚决防止敷衍整改、假装整改、表面整改等问题,推动问题彻底解决。借鉴中央、省环保督察的经验做法,探索建立完善相关机制,促进各区市、镇街党委政府切实解决好广大市民身边的环境问题。
全力支持新旧动能转换、乡村振兴、经略海洋、军民融合等重点战略实施。做好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“三线一单”编制和实施工作。深化“放管服”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积极服务全市项目建设。加强对企业治理技术、提标改造等方面的帮扶指导,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。健全完善企业环境承诺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,对企业分类指导、精准施策、依法合理监管,坚决防止敷衍应对做法,坚决避免简单粗暴行为。
深入推进“四减四增”行动,加快实施“1+1+8”环保组合方案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。全市不再新上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,提高青岛港、董家口港水陆、铁路集输港货运比例,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,实施建筑市场主体扬尘“黑名单”制度,在全市141个镇街全部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其“气质”进行排名,今年力争提前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,比省政府下达的达标时间提前1年。
打好碧水保卫战。深入实施李村河、海泊河中下游等一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,加强胶州湾等海洋污染防治,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。推进净土保卫战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。组织实施87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力争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给青岛市“十三五”期间完成800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。
市水务管理局:
完成5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
市水务管理局将着力提升水源可靠保障、城乡供水安全、水生态修复保护、汛旱减灾防御能力,为青岛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。
扎实做好水安全保障。加强与省水利厅等单位的沟通协调,加大青岛市客水调引量;加快推进黄水东调青岛承接工程建设,完成引黄济青第二水厂等5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;新(改)建城区供水管网80公里,新增一户一表2万户,改造二次供水设施40处;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,构建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体系;扩大百发、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利用范围及利用量;推进蓝色硅谷海水淡化项目,年底前开工建设;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及利用量,力争2019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5%。
持续推进水环境整治。完善河(湖)长体制机制,抓好“一河一策”、“一湖一策”的组织实施,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,加大河湖岸线整治力度,逐步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。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,实施李村河、海泊河、麦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,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;推进小涧西污泥全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,提高规范化污泥处置能力。配合推进雨污分流建设,逐步减少临时截污措施,优化提升泵站、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,巩固河道治理成果,全面提升过城河道水质环境。逐步解决老旧楼院排水管网因年久失修引发的堵塞冒溢等难题。
不断加强水生态保护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组织对各区(市)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。积极参与水功能区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,对全市水功能区的水质进行监测,对尹府、宋化泉等6座水库实行以“物理隔离、视频监控、设立标志”为主要内容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。实施9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。
市园林和林业局:
计划新建改建“口袋公园”50个
市园林和林业局将继续开展“绿满青岛”国土绿化行动,在城乡开展不同形式的造林绿化建设。
目前全市共创建精品绿地218处,通过加强水肥管理、整形修剪等,对现有绿地进行升级提档;继续开展精品绿地和示范公园创建活动,2019年计划创建精品绿地50处,巩固、提升青岛市后峰会园林绿化水平。
继续积极推进城市口袋公园、街心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。截止2018年年底,青岛市共新建改建各类口袋公园196处。将组织各区市加快街头游园、口袋公园、节点绿化建设,2019年计划新建改建“口袋公园”50个。
2018年青岛市国土绿化行动共完成新造林13.5万亩,今年将继续推进“绿满青岛”国土绿化行动,计划在郊区完成新造林13.7万亩。
2019年“绿满青岛”国土绿化行动主要包括七大工程。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,在平度、莱西市北部建设绿色生态屏障;退耕还果还林工程,陆续引进经济林木品种,扩大种植规模。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,实施荒山造林、火烧迹地恢复造林、林相改造提升等项目;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,把农田林网建设作为农村富民兴村的重要措施落实;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,通过新建、补植、改造等方式改善河流、道路周边环境,形成生态连廊;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,逐步推进森林抚育,确保发挥生态效益;城乡绿化美化工程,大力开展森林小镇、森林村居建设,改善村镇环境。(王凯)(完)